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771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771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弘治十三年,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兆伦村村民毛志学,在泥河里挖得一方“传国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连根毛都没奖励给姓毛的村民。

现在天武朝,同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都是在泥河里发现的,会不会也是假的呢?

这件事很多大臣十分的关注,他们踊跃参加鉴定,顺便卖弄下自己的学识,在同僚面前展现自己高深的文化水平。

鉴宝大会开始了!

论古玩收藏,在古典文化上的造诣,这些大佬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比后世的专家牛多了。

或许他们治国不行,但诗词歌赋,引经据典,鉴定宝贝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为什么找这些人鉴定呢?

因为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这种情况,都说传国玉玺现世了,由农民献给朝廷。

第一次是在宋朝哲宗时,有个叫段义的农民在田里耕地,发现了传国玉玺,上交到了朝廷,

奉天殿中,殿中中央放着一张龙案,一群自以为学识扎实的大佬围在那里开始了鉴定工作,有的官员还戴着老花镜。

不多时,太上皇也匆匆赶来,掏出女婿孙云球为他新配的高精度老花镜,加入了鉴宝大会中。

经过十三位大学士的考证,说是真的,但朝野有识之士怀疑这是赝品的人更多。

宋哲宗不管这些,不仅赏了挖宝献玺的农民,价值后世三十万人民币的财物,还封了个小官,类似于后世连级干部。(戊午,宴紫宸殿,庚申,诏献宝人段义为右班殿直,赐绢二百匹。)

封赏之后,宋哲宗又昭告天下,搞了一个天受符宝仪式,表示自己受命于天,还把年号给改了,叫元符。

到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期,皇帝没事又增刻了印玺十方,明显是这位鉴宝皇帝鉴定出了那个传国玺是赝品了,有意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

传国玉玺第二次现世是在明孝宗时期,也就是正德皇帝他爹,世界模范丈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