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87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87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此,沈括在提及设立熙河路市易务时,提到了通过古丝绸之路进口铁矿石,并招募擅长冶铁的工匠。

据沈括说,当时在朝堂上,颇有人不以为然。宰相冯京便是一位。

当时冯京就曾反问沈括:“存中焉知西域有铁矿?西域皆是蛮夷之地,又如何有懂得冶铁的工匠?”

沈括当时就怼了回去:“冯相可曾听说过西夏党项人的铁鹞子?”

党项铁鹞子是一众重骑兵,这些骑兵从头到脚,连人带马,都穿着重甲,要是西夏没有铁矿来源,没有善于冶铁的工匠,那这些铁鹞子的“铁”是从哪儿来的?

熙河路,这个王韶亲手养大的孩子, 自然也离他远去了。

王韶心情如何,是否惋惜,旁人不得而知。

但这时, 沈括站出来,按照与明远商议好的,就熙河路之事, 向天子进言。

他认为熙河路应继续设立市易务, 扩大贸易规模, 并屯田种植口粮——在两三年内,熙河路做到以路养路,自给自足,也就是避免新开辟的疆土需要大宋由腹心各州县的钱粮“输血”。

各地钱粮调配是三司使沈括的分内职责, 因此无人敢说沈括越俎代庖。

熙河路位置更接近古丝绸之路,从那里,许以高薪和良好的待遇,定然能够招募到很多来自中亚的高手铁匠。

这对大宋来说,便是釜底抽薪之计,让西夏国能从西面获得的物资与工匠人才大幅减少,从而削弱西夏人的战力,对于未来的蒙古人,也是一样。

按照沈括的描述,官家赵顼立即对冯京投以责备的目光,而熟悉边事的朝臣则大多幸灾乐祸,让冯京这位宰相悻悻地退了回去。

但接下来沈括提出的建议便有些令人震惊了——

沈括建议:在陕西路择一处河流众多之地,利用从西面招募来的人手,建立铸造火器的军器作坊。

偏偏这个提议又是王韶极其欣赏的,当下出言赞同。

两人在殿上这么一唱一和, 将赵顼说得极为高兴,当即拍板做了决定——也就是说, 这熙河路以后无论由何人来主持, 都不会改变这个由官家钦定的策略, 萧规曹随便是,对于继任的官员来说也简单。

明远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在他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在官家赵顼驾崩,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上台之时,熙河路是被拱手放弃了的。原因就是大宋国内的财政无法再支持熙河一路的开销,只能将王韶一干人昔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拱手放弃。

所以明远要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将熙河路打造成“有利可图”的一片大宋疆域。

试想,如果熙河路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反哺大宋,上缴赋税,为大宋进口珍稀矿产与物资——这样一片土地,旧党中人还舍得放弃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