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开元4316年 > 第三十九章 濠镜澳

第三十九章 濠镜澳(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少爷,前方就是濠镜澳了!”今天运气好,顺风而下,才半天多的工夫,就已经到了濠镜澳海域了。

接下来的两天,黎安明花高价在广州城里挖了六个眼镜师傅,这六人的手艺都算是顶尖的了,并且这六人中有五人是孤身一人,另一人也只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这也大大减少了黎安明安排他们回遵义的负担。至此,他此次的广州之行,算是告一段落了。

...........

三天后,黎安明留下何源的儿子何耀和几个伙计留守福运来商馆,其余的人一起被他撤离了广州。除了黎安明带着前往濠镜澳的三艘船外,其他人则由黎荃带着先行前往宁波。

站在行往濠镜澳的福船上,黎安明对于即将到达的大明特区想了很多。

大约在16世纪前期,当地渔民为求出海平安归来,修建了供奉海神、天妃的“天妃庙”,当地人称之为“妈阁庙”,葡文“澳门”(MACAU)的音译,即源於“妈阁”。

当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澳门因为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得名濠镜澳的时候,明代以写《牡丹亭》著称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广东。次年他特地绕道来到澳门游览,把他对澳门的新奇印象写进题为《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后来他还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译官)写进传奇《牡丹亭》。这个生者可以死,亦可复生的故事就这样和澳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为了澳门传奇的最确切注脚。但太多的人把这里误当作是销金窟,生生死死就变得有点苍茫的江湖味道,红的眼睛和欲望,一副拉开架势就要干几招的味道。

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船队闯入澳门及附近海域并引发了“屯门之战”,但被中国守军击退。1535年(明朝嘉靖14年),明政府将市帕提举司(贸易管理机关)移至澳门,允许葡人和其他外国商船在澳门附近海上进行贸易。1553年明海道副使汪柏接受葡商人贿银500两,批准葡萄牙人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的上岸要求,从此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居住,而贪官收取贿银达19年之久,1572年,葡商人送贿银时,因有其他明朝其他官员在场,贪官谎称为地租银,要求加15两火耗银,把私贿变成公租。葡人便在澳门的聚居村,构城筑墙,扩大居住地区,并在租居地实行葡式政治法律制度,与此同时,明朝以及之后的清朝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对葡人实行有效管治,收取税赋,一直到延续近300年。

可以说,这三百年葡萄牙人算是安分守几的了,不过一切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变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乘清政府战败之机,向清朝提出领土要求,未果,便武装进犯。1849年葡军袭击澳门海关行台,捣毁香山县丞衙门,驱逐清朝官兵,拒交地租,占领澳门半岛,1851年侵占口仔岛,1864年再占路环岛,逐步占领了整个澳门。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新条约没有提及澳门问题,葡萄牙占领澳门的现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而这一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得以改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