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卅六)私谈

第283章 正国本(卅六)私谈(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火炮着实价格不菲,尤其是京华所造的火炮,那是众所周知的高价——当然能卖高价的原因是其的确质量优异。

不过怎么说呢,卖火炮其实是一项利润极其丰厚的买卖。按照大明陆军中装备量最大的三号炮来说,京华的制造成本一开始在两百二十两左右,后来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下降到一百八十两左右。

然而,三号炮的售价是零售八百两,大规模军购六百五十两。也就是说,即便是朝廷的大规模军购,京华的利润率也高达360%以上。

但这可不是京华故意把朝廷当猪宰,而是在火炮这个行业,目前有一些原因导致只有京华能够做到这样的利润率。军工私营之后并不只是京华可以生产火炮,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都有不少家族曾经试图进入这个行业,但直到目前为止,几乎都没有取得什么长足的进步。

为什么呢?

禁卫军不会不满,因为高务实单独把它当做一个特例区别对待了,其超大规模不会缩减,甚至还可能把一些装备已久的旧装备更新换代一下。

麻贵、刘綎他们也不会不满,因为甲种军改革之后他们手底下的兵力还会增加,技术装备还会进一步得到补充,实力只会更强。

但是,李如松的态度就很值得重视了,因为李家原本就是天下第一将门,虽然在朝鲜战场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在退出战争之后的这些日子里,基本上已经再次补齐了,所以他们李家军的总兵力已经恢复到四万左右。

那么,倘若高务实规划的甲种军规模小于四万人,则李家和其相关的将领们就难免会怀疑高务实这是在变相的削弱他们。

即便在当前的情况下,高务实在军队中的声望已经无人可及,即便强行按照低于四万人的编制来规划甲种军,李家也只敢腹诽,断然不会跳出来公然反对。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依旧不是好事。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只有京华掌握了钢制火炮的材料生产与制造技术;其二,只有京华能把火炮生产的废品率控制在三成以内。

后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十七、十八世纪的火炮生产废品率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在原历史上的中国明清时期,废品率往往高达八成左右。彼时,如果有人造炮能够做到三成可以使用,那就是毫无疑问的高手。

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京华的乱入,这个时代造炮就还只能使用铜制,作为一个本就缺铜却又使用铜钱的大国,中国用铜造炮的成本显而易见是极高的。

根据很多记载来看,原历史上明末时造红衣大炮,制造一门就需要用铜五千斤,而造十门炮又只有二、三门堪堪能用,因此最终造价竟然能高达两千两白银每门——注意,这里是大明官方的造价,里头可是没有利润的。

所以,为啥京华的炮明明看起来很贵,但是朝廷也好,海商也罢,大家还是心甘情愿挨京华的痛宰?无他,技术垄断了。

改革这种事,最怕的就是一开始就碰钉子或者埋下一个隐患,前者过于打击士气,后者容易养成脓包。所以这种事最好是先挑容易的来,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至于后续的改革,完全可以一步步加深加强。

四万三千人,这个规模下李家军不会受到损失,反而因为朝廷将一视同仁而使得他们的技术兵器比例还可以大力补充。

这一条需要稍稍说明一下,大明各家将门的家丁军编制不定,而朝廷拨给他们的军饷多少也要看他们自己的“活动能力”。你家活动能力强,那么朝廷拨付的军饷就多,你自己需要补贴进去的银子就少。反之,那就是朝廷没给几个钱,大头全靠你自己贴,这就很让人头大了。

李家军能拿到的银子总量不算少,但他家兵力规模最大,因此还是需要大力往军队中贴钱进去。当然,李家在辽东的产业十分丰厚,这一点很早前就交代过。

只是不管怎么说,由于后来高务实针对自己麾下几家嫡系将门大力扶持,对李家军形成了很大竞争压力,于是李家不得不“追加投资”,也开始在更多的技术兵器上砸钱,尤其是火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