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20章 北洋远征(十九)

第220章 北洋远征(十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美陆战一师号称极其熟悉登陆作战,但那不代表他们不怕洪水。而此时,汹涌的北汉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水浪,接二连三地把美国士兵狠狠压在水底,探不出头,喘不过气。

当时是1951年4月,吴信泉领着39军来到了春川和华川一带。在这里,吴信泉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要求他们拖住美军的进攻。

在抗美援朝期间,尤其是前期,我军是没有制空权的,所以运输和行动都相当困难。怎样拖住美军抢占高地,是当时志愿军面对的大问题。美军有装备优势,还有大量的韩军当炮灰,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挡住美军,吴信泉作为前线指挥官不得不想办法。

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一时之间既然想不出好办法,那就要到处转转。

为了得到迟滞美军进攻的办法,吴信泉先是在地图上发现了华川水库这个地点,心里有了挡住美军的办法。为了把这件事计划的周密,吴信泉亲自带着侦查科长蔡愚来到了华川水库勘察地形,实地看看那里的情况。

在地形勘察结束后,吴信泉开始回来摆弄起了沙盘。以水代兵是好办法,但是利用不好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黄河的多次决堤造成的巨大灾难就是很好的例子,生在中国的吴信泉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他一时没想明白,葡萄牙“格兰杜拉”号舰长佩德罗·德·迪弗拉迪什却明白过来了——这位老兄也不是什么好人,也算是老殖民者了,而且专门在印度、马尼拉和澳门混,他是听说过东方人打仗的一些故事的。

这些故事里头就有一个在澳门时听到的故事,叫做“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其实“水淹七军”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演义,事实上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而是因为霖雨导致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灾,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

正史《后汉书》确定此次水灾为自然水灾,并放置在了《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而《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本身就是专门收录自然灾害的篇章。

不过迪弗拉迪什能知道“水淹七军”就很了不得了,哪里知道“演义并非正史”这种差异?当下他便绘声绘色地把自己听来时就有些以讹传讹的故事又讲给德维拉总督听。

在摸清了水库的地势、流经区域和沿岸情况后,吴信泉终于得出了怎样才能挡住美军又不伤害沿岸百姓的办法。

他命令手下军队让华川水库的十二道闸门全部关上,然后开始蓄水,根据情况向下游排水。这样,在蓄水八天后,终于等到了美军。

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开始布置部队渡过汉江,渡江的美军一开始还心里美滋滋,因为这么浅的汉江,那还不是轻易就能渡过了么?

此时,随着吴信泉一声令下,积蓄已久的江水终于“解放”了,奔涌着、咆哮着一泻而下,像瀑布一般汹涌澎湃,似千军万马奔腾而去,乌泱泱的江水向正在渡江的美军袭来。

在志愿军开闸的一刹那,美王牌军“陆战一师”集体傻眼了。洪水自东往西,如同雄狮一般向他们扑来,两架浮桥被冲垮,坦克大炮被淹没。

天可怜见,他听到的故事里,就已经把“蓄水冲城”的威力夸张得比《三国演义》里头还厉害,现在经他一转达,更仿佛这水无坚不摧,困在“水城”之中只有做鱼鳖的份。

德维拉总督这一下还真被吓唬住了,再也维持不住贵族老爷的架势。他脸色大变,匆匆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而去,马上带人回了城里,亲自登上城楼,观察城北郊外的动向。

这一看之下不得了,原来“明国陆军”动作极快,此时已然过了巴石河。不过他们却并不继续前进,而是抓紧时间构筑了两道防线,而在防线以北的河边,则明显正在进行某种施工作业——那不是在蓄水还能是什么?

其实“水淹七军”虽然是演义杜撰,不过类似的作战倒是真有过,甚至在现代战争时期都有过,还取得了重大胜利。

譬如说红朝抗美援朝期间,红朝志愿军第39军军长、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吴信泉将军,就曾经指挥过一场抗美援朝版的“水淹七军”,打得刚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目瞪口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