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50章 战车

第850章 战车(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首先战车充当的是一种据点壁垒角色,它能支持部队机动作战。当受到威胁的时候,战车就转变成一种防御要塞,而战车的高度和宽度是骑兵无法逾越的。而作为壁垒的胡斯战车异常沉重是必要的,否则难以挡住战马的冲击;但是战车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搭载士兵、粮草和武器,若是太过沉重则必然对道路要求甚高,且需要更多的马匹拖曳。

再有战车的作用是抵御骑兵,因此其高度和宽度都是战马无法逾越的,且要保证士兵乘坐的舒适性和作战的方便,这就必然需要一辆高大和宽阔的平台。可是战车的高度和宽度的增加,又会影响其通过性,毕竟车阵是用来进行野战的,环境和通过条件恶劣,笨拙的战车将会难以应用于实战。

此外还要考虑到挽马的拖拉力量,一辆战车能搭载多少士兵,加上其携带的装备和辎重的力量。而战车的防护力也是必须要想到的,如何才能减少对士兵的威胁,从而才能选定什么样的材料。另外就是战车的成本也不能不考虑,这样才能大批量的装备。想想自己堂堂一个船舶工程师,今天居然被如何造一辆马车给难住了,不禁觉得好笑,但是大话已经说了,总不能栽了面子吧……

“陛下,属下也曾想到过以四轮车作为战车,但是四轮车不便转向,行走和调整皆十分困难!”陈凤林言道。

“转向不便?!这怎么可能!”赵昺惊诧地道。

“陛下确实如此,四轮平齐,车轴又被固定,非强力难以扭转方向。”见小皇帝一脸不相信的样子,陈凤林解释道。

“原来如此!”赵昺点点头道。其实要实现四轮车的转向其实很简单,只需添加一个简单的转向机构就可。

此刻赵昺也想起,据说罗马时期的马车已经有了转向机构,但是是否和后来的技术有承接关系,无从考证。但是在十四、五世纪四轮马车又在欧洲大行其道,其原理只是前车桥与辕杆制作在一起的,它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那枢轴即是转向架,因此使车辆易于转向。而这项简单的技术却在清朝才传入中国,在这个时代尚是个技术难题。

不过四轮马车转向机构的出现,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技术突破,使得四轮马车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可以说正是四轮马车的大量应用,成为近代军队后勤得以发展的的因素之一。并在之后美洲/非洲的殖民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四轮马车的实用性。

“陛下想到解决的办法了?”赵孟锦看看小皇帝的样子,便知其有了主意,笑着问道。

“应该不难。”赵昺点点头道,“明日你命辎重营的工匠们携带打造车辆的工具和材料到此待命,朕回去好好想想!”

“是!”赵孟锦两人相互瞅瞅施礼道。看来小皇帝游猎的事情又要拖后了……

赵昺回到行在,令人将船上的绘图工具取来,便开始工作。他觉得自己设计过复杂的船舶,如今不过是一辆马车,因而觉得费不了什么事情,但动手时却又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这需要解决几个必要的条件,可它们之间又有矛盾之处,自己就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